欢迎来到方物云湖北劳务信息网 : 度 ,空气指数:

本文转自:岳阳日报

人气火爆的平江县芦头境谷景区。

□本报记者 喻熙荣

绿水青山有多“值钱”?在不同人的眼中,有着不一样的答案。在平江县加义镇,民宿经营者刘小妹的回答,是一年20万元左右的经营收入;在芦头村村民黄多芳的口中,是一年几万元的生态旅游集体分红。

平江县多山地,风景优美。无论是县域面积,还是辖区人口,平江县在岳阳市都列首位。俗话说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在平江县,种下绿水青山却能得到实实在在的“真金白银”。

从平江县城向东而行40公里,就到了该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。得益于GEP核算制度体系和GEP自动化核算平台的搭建,与主观感受不同的是,在这里,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都有了实实在在的“身价”。

2021年,平江县被确定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级试点县。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,建立GEP核算技术规范,形成了县级地方标准,这在岳阳尚属首例。

GEP与GDP长得很像,形似“双胞胎”,全称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,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。

“所谓GEP,通俗来说,就是指森林、湿地和农田等生态系统蕴含的直接、间接或潜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”平江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许排云介绍,它就是用一个清晰的数字,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,目的就是把“无形资产”进行量化。

2022年,平江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达到了1269.62亿元,其中物质产品类62.88亿元,调节服务类1098.95亿元,文化服务类107.79亿元。数据的背后,表明平江的绿水青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动能。

如何让这样一笔巨大的“无形资产”转变为“有形收入”?平江县开始了多元化的路径探索。

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在黄多芳看来,绿水青山能够多元化变现有些不可思议。而现在,她却有了许多期待。“靠山吃山”的芦头村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,村集体经济效益提升明显。去年年底,黄多芳一家就拿到了一笔数万元的分红。

“以前的村里纯粹靠卖竹木过日子,交通不便、信息不灵通、发展滞后。”黄多芳说。

这一困境,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转变。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,芦头村开始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初步尝试。2019年,由党支部牵头成立芦头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发展村级集体经济,打造“芦头境谷”景区。

“去年五一假期期间,景区共接待游客9000多人,光门票收入就达60万元,还不包括带动村里的餐饮和住宿产生的经济效益。”芦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宝说道。

如今的芦头村,实现了从落后村到“宝藏村”的蜕变。抬头是湛蓝的天空,远眺是满眼的翠绿,生态旅游越来越红火,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,就拿陈加宝的话来说:“很多城里人都向往来我们这里,没来之前很想来,来了之后不想走。”

芦头村的“脱胎换骨”,是平江县探索生态价值变现路径、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样本。此外,还形成了一批以盘石洲生态园为代表的“生态修复+观赏休憩”模式,石牛寨、幕阜山为代表的“自然景观+休闲娱乐”模式,九狮寨、白云、幽吉等茶企为代表的“茶旅融合”模式,这让生态价值有了更多变现渠道。

近年来,平江县在持续向内增力的同时,积极向外借力。

2021年9月,在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,江西、湖北、湖南三省决定共同建设“通平修”绿色发展先行区,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子。

据了解,“通平修”是指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通城、平江、修水三县,该区域是连接南昌都市圈、武汉城市圈、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地带,区位优势十分明显。

“基于这一重大利好,平江县抢抓战略机遇,牢牢扭住区域协同发展这个‘牛鼻子’,让生态价值变现有了更多‘增量’,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也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。”许排云说道。

两年多来,“通平修”三县以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为方向,共同打造全国知名的区域性无公害、有机特色农产品基地,共建共享“通平修”农产品通用品牌,积极探索推出“矿山整合+资本引进”“生态修复+旅游观光”“种植基地+研学康养”“旧居复兴+整村推进”等多元化生态价值转化模式。

在内外合力的共同推动下,一张张闪亮名片和一批可观可感可及的发展成果也随之而来。

2023年,通城、平江、修水三县跨省组团,作为一个建设单位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;平江县政府与岳阳林纸合作开展林业碳汇、绿色金融等项目建设,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;生态旅游持续兴旺,近五年,累计辐射带动20余万人就业……

实干笃行。坚持向绿而行的平江,在这片绿海中,闯出了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。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