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海口日报
禁止大学生组团出游 必要之举or多此一举
不能以安全之名管太宽
“五一”假期来临,部分高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发布通知,严禁以班级、学院名义组织外出旅游,也反对学生自行组织租车外出、团体旅游。同时,不少学校建议学生“与家人朋友结伴出行”。
高校苦心应得到理解支持
纵观全国各地,禁止大学生自行组团出游的高校不在少数,也许有人会说,大学生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,这些高校还禁止大学生自行组团出游,这不是“管太宽”吗?不过,笔者倒认为,高校禁止大学生自行组团出游,这并非“管太宽”,而是一个很有必要之举。
众所周知,虽然大学生已是成年人,对于很多事情,都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,也有了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但事实上,由于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,从小学到中学,从中学到大学,一直生活在“象牙塔”里,过着与外界社会几乎隔绝的生活。即使有的人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,但依然是心智欠成熟、是非辨别能力有限。近年来,有关大学生自行外出旅游被坑骗,或到野外景点探险被困的事情时有发生,这说明,大学生自行出游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。
在此背景下,一些高校明确禁止大学生自行组团出游,这显然是出于对学生出游安全的综合考量,也是一种良苦用心,体现高校“安全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人文理念。而且,高校禁止大学生出游也仅限于“自行”,并非“一刀切”地禁止。比如:有高校提倡学生外出时结伴而行,不单独外出旅游;有高校提示学生应找有资质的旅行社跟团游……这些建议既满足了学生外出旅游的需求,又避免了学生单独出游带来的风险和隐患,可谓一举两得。
近年来,每每有高校出于安全考量,禁止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的时候,就有人提出质疑和批评,殊不知,高校这样做的目的,无非就是一个,那就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,应得到理解和支持,而不是质疑和批评。
当然,高校在出台有关类似“禁令”前,不妨多些调研,在出台有关类似“禁令”后,不妨多些释疑,多把意图和目的“讲清楚”,既获得更多大学生的认可和赞同,又获得更多社会人士的理解和支持。如此,各方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自然就少了。 □叶金福
不能以安全之名管太宽
据多家媒体报道,“五一”假期来临,部分高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发布通知,严禁以班级、学院名义组织外出旅游,也反对学生自行组织租车外出、团体旅游。同时,不少学校建议学生“与家人朋友结伴出行”。
汇总发出紧急通知禁止学生“五一”假期自行组团旅游的高校还真不少,如兰州交通大学、西安科技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江苏师范大学等。尽管有些高校并没有禁止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旅游,但是严格限定须当日返校,理由是“对自身安全负责”。
前有禁止大学“宿舍挂帘”引起争议,如今又有多地高校规定禁止大学生“五一”假期组团旅游,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。部分高校以“安全”之名禁止学生自行假期组团旅游,看似合理,但细琢磨却站不住脚,因为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对于假期去哪儿本该有自主决定权。
众所周知,如今的大学生基本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,成年人就要有成年人的生活方式,而且他们也具备独立思考和行事的能力。如果高校连假期出游还要限制甚至禁止,无疑是管得太宽,不利于学子们的成长。诚如不少网友所言,这是拿管理小学生的那套做法管理大学生。
日前,有高校将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,引起很大争议,也被视为“管理中小学生”的做法。退一步讲,部分高校提醒大学生要注意假期出游旅行安全,这完全可以理解,却没必要禁止,做到提醒和告知义务足矣。如果在大环境正常的情况下,仍过于干涉学生的出行自由,管理的手伸得过长,那么被质疑、吐槽甚至引起反感,也就在所难免。
大学管理不应干涉学生的合理合法要求,尊重学生的需求要落实到行动上。高校是育人场所,但必须有一个准确定位,管理也要有“边界感”。总之,禁止大学生“五一”组团旅游是多此一举。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,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加以束缚,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,这才是高校的应有之举。 □刘天放